欢迎光临桂林鸿程矿山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

针状焦产业链分析


针状焦磨粉设备

针状焦磨粉设备

       针状焦是高端碳材料的一种,主要作为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生产原料,最重要的终端应用领域是电弧炉炼钢和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。作为针状焦磨粉设备生产厂家,今天桂林鸿程小编为您带来针状焦产业链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。

       根据生产原料的来源不同,可将针状焦分为油系针状焦和煤系针状焦。油系针状焦主要以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,经过原料精制、加氢脱硫、延迟焦化和煅烧等生产流程制得,其工艺相对复杂,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。针状焦具有高碳、低硫、低氮、低灰等特性,石墨化后的电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突出,是一种各向异性的易石墨化高端碳材料。针状焦主要用于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,随着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战略目标的提出,国家持续推动钢铁和汽车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,大力推进节能低碳和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,促进了电弧炉炼钢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,对原料针状焦的需求也高速增长。未来针状焦下游行业仍将高度景气。

       针状焦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、美国、英国、韩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,2011年,全球针状焦生产能力约1200kt/a,其中中国针状焦生产能力250kt/a,中国针状焦生产企业仅4家。到2021年,根据鑫椤资讯统计,全球针状焦生产能力增长至约3250kt/a,中国针状焦生产能力约2240kt/a,占全球产能的68.9%,中国针状焦生产企业增加至21家。未来几年全球针状焦产能仍将持续增加,但主要来自中国,中国规划和在建的针状焦产能约有430kt/a,产能过剩情况进一步加剧。中国以外其他国家针状焦产能基本保持稳定,仅有俄罗斯OMSK炼油厂计划在2021年建设一座38kt/a针状焦装置。

       一、针状焦在石墨电极行业应用与前景分析

1.电弧炉炼钢发展情况

钢铁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大户,钢铁的生产方式主要有高炉和电弧炉两种,其中电弧炉炼钢可以减少60%的碳排放量,并可实现废钢资源的循环利用,减少对铁矿石的进口依赖。钢铁行业提出2025年率先实现“碳达峰”和“碳中和”的目标,在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引导下,将会有大批钢铁厂用电弧炉替换转炉和高炉炼钢。

2020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为1054.4Mt,其中电弧炉钢产量约96Mt,占总粗钢比例仅9.1%,对比世界平均18%、美国67%、欧盟39%、日本22%的电弧炉钢比例,进步空间较大。根据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《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征求意见稿提出:力争2025年,电弧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的比例提升至15%~20%。电弧炉钢产量的提升对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需求将会有显著增加。国内电弧炉发展趋势是高端化和大型化,对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提出更大需求。

2石墨电极生产现状

石墨电极是电弧炉炼钢的必需消耗品,图4是近5年我国石墨电极产能和产量情况,石墨电极产能由2016年的1050kt/a增长到2020年的2200kt/a,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.94%。这5年是石墨电极产能的快速增长期,也是石墨电极行业触底反弹快速发展的运行周期。2017年之前,石墨电极行业作为传统高能耗、高污染制造行业,国内大型石墨电极企业减产,中小石墨电极企业面临倒闭,甚至国际电极巨头也不得不停产、转卖、退出。2017年受国家行政强制淘汰“地条钢”政策影响和带动,中国的石墨电极价格大幅上涨,在超额利润的刺激下,石墨电极市场迎来了一波产能复产、扩张潮。

3石墨电极行业对针状焦需求分析

电炉钢的发展将会拉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需求,预计2025年石墨电极需求约为1300kt,对原料针状焦的需求为450kt左右。由于在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接头生产上,油系针状焦优于煤系针状焦,石墨电极对油系针状焦的需求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,挤占煤系针状焦的市场空间。

二、针状焦在负极材料行业应用与前景分析

1.新能源汽车的发展

新能源汽车已经是全球发展大趋势。如表2所示,英、法、德等多国相继公布禁售燃油车日程表,表明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、致力解决环保问题的决心,此举将在国际社会起到示范作用,亦将影响其他重要经济体在新能源车产业的战略布局。

而我国在过去几年通过实际行动支持了新能源车的发展,已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、销售国家。2020年10月20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,提出“到2025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约20%;到2035年,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,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”。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.7万辆,占比仅为5.4%,极具增长前景。2021年1—8月,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11.6%,发展速度超过市场预期。

2.负极材料的发展现状

图5可反映近10年我国负极材料发展情况。由图5可知,我国负极材料产量逐年上升,自2015年起,随着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崛起,负极材料产量也进入高速增长通道。2020年国内负极材料产量达到463.3kt,较2011年增长25倍。

2020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约540kt,其中中国出货量达到463kt,占比达到85.7%。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前十的企业中中国有7家,海外有3家,出货量前四的企业均为中国企业,详细见表3。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,中国负极材料企业将有更多机会享受全球发展的红利,也将利好上游的针状焦企业。

3.负极材料发展对针状焦的需求分析

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渗透率仅为5%,预计2030年将达到30%,电动汽车将迎来爆发性增长,随之而来动力电池需求将在2025年达到1TW·h,2030年有望冲击10TW·h。根据对负极材料行业专家和专业机构的调研,预计到2025年我国负极材料总产量将达到1700kt,其中针状焦需求超过800kt。



点击咨询